首页    通知公告    汶川地震17年,这场座谈会聚焦应急慈善新态势

汶川地震17年,这场座谈会聚焦应急慈善新态势

点击上方图片,助力团圆

汶川地震17年

这场座谈会聚焦应急慈善新态势

 

距离汶川地震已过去17年,应急慈善有哪些新态势?5月11日下午,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基金会救灾协调会等在成都召开“面向‘十五五’:应急慈善与韧性发展座谈会”。四川省委原常委李登菊,四川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解洪,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西华大学原党委书记边慧敏,四川尚明公益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郭虹,四川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丽娟,雅安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任昌蓉,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强,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胡波出席座谈会,聚焦应急慈善话题,共议韧性发展未来。

 

四川省委原常委 李登菊

 

座谈会上,四川省委原常委李登菊指出,四川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地质环境复杂,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灾多灾频灾重灾急是基本省情。慈善力量在弥补政府应急资源不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汶川地震救灾工作凸显了慈善事业在应对重大灾害中的重要价值。她强调,应将应急慈善纳入整个应急指挥系统来统筹协调,健全信息共享与协调合作机制,明确不同参与主体的具体职责,从而更好发挥应急慈善的积极功能。

 

四川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 解洪

 

四川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解洪曾全程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他表示,汶川地震的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解难事、办成事,这是应对巨灾“中国模式”的一个成功范例。

 

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西华大学原党委书记 边慧敏

 

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西华大学原党委书记边慧敏介绍,西华大学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共建“应急学院”,涵盖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四川应急管理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智力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张强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强表示,汶川地震是中国应急管理体制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节点。他指出,灾害治理是我国慈善事业建设的重要场域,在灾害治理的过程中,社会组织发展乃至我国慈善事业建设,都得到了考验和加强。当下的应急响应领域,企业、社会组织、政府共同形成应急响应合力,以实际行动诠释公益意识和担当精神,已然成为社会力量的重要支柱。

 

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胡波

 

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胡波表示,新修改的《慈善法》新增“应急慈善”专章,明确要求建立应急慈善协调机制,发挥慈善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作为一家5A级公募基金会,缘梦基金会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南方洪涝灾害、甘肃积石山地震、西藏定日地震、四川筠连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之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动员整合能力,在募集救灾款物、参与现场救援、实施灾后重建等各项工作中主动作为,以应急慈善擦亮公益初心。

 

座谈会现场

 

在座谈会交流环节,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爱德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基金会救灾协调会、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深圳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等公益慈善组织代表回望了过去历次灾害的奋战历程,这些机构从一次次灾害应对中探索出“灾害应对+韧性发展”的平灾结合实践路径。此外,各位实践参与者还深度探讨了在气候变化风险加剧、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面向“十五五”,“应急慈善”如何与“韧性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基金会等社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合影留念

 

 

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

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缘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是2018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5A级公募基金会。

自成立以来,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与公安部、民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委,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中国新闻周刊等中央媒体深度合作,凝聚社会慈善力量,致力于在改善困难群体生活、助力离散被拐家庭团圆、援助困境患者医疗、资助困难学生就学、开展儿童安全教育课程、自然灾害救援以及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公益项目。截至目前,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累计筹措资金和物资达2亿元,累计受益人口和灾区民众96.76万人次。

 

创建时间:2025-05-14 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