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快回家吧,爸爸妈妈等你19年了……”
4月21日,在贵州毕节市纳雍县举行的认亲活动现场,陈生梨颤抖着声音呼唤。话音未落,身着连衣裙的女孩飞奔到爸爸妈妈身边,紧紧拥抱着他们,母亲更是埋首于女儿的怀抱,泣不成声,久久不能平复。这个跨越近七千个日夜的拥抱,让在场所有人见证了人间至情的温度。
*认亲现场,陈生梨夫妇紧紧拥抱女儿
杨梅熟时别离生
陈生梨的老家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龙场镇的一个偏远村庄。2003年5月25日,杨梅飘香之际,陈生梨的二女儿出生,取名“杨梅”。2006年9月,陈生梨带着妻女前往昆明打工。当时,由于没有找到工作,陈生梨打算摆摊放“露天卡拉OK”,1元点1首歌,借此赚取生活费。当年10月19日,他如往常一样在官渡区新南站广场摆摊,广场上人很多,他站在人群中放歌,妻子则抱着刚出生4个月的三女儿站在人群外。二女儿陈杨梅在自己身边,他怕照看不过来,便让女儿去找妈妈。陈杨梅很听话,转身去找妈妈了,然而女儿这一转身后,夫妻俩再也没有见到她。
*幼时陈杨梅
车轮丈量寻女路
彼时,陈生梨刚到昆明一个多月,人生地不熟,他和妻子惊慌失措地四处寻找女儿,却一无所获。昆明找遍了,他就去周边城镇找,可依然无果。后来,他越找越远……
女儿失踪后的第二年,陈生梨买了一辆二手轿车,开始奔波在全国各地寻女。轿车开坏后,他又相继买了两辆面包车。一辆辆满载寻人启事的车辆穿越了数十个城市,三十万公里的车程,满载着一个父亲的血泪。
*贴满寻人启事的面包车
卖棉花糖爸爸只为寻女
2012年,寻女途中,陈生梨发现买棉花糖的多数是小孩儿,心想如果自己也卖棉花糖,女儿会不会来找他买。于是,陈生梨开始一边卖棉花糖,一边赚取路费来寻找女儿。每到一个城市,他都第一时间去学校附近或景区门口卖棉花糖,希望能在人群中看到自己的女儿,他也因此被大家称为“棉花糖爸爸”。十多年来,陈生梨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在车上放着棉花糖小推车、被褥和炊具,为了“适应”天气,他夏天往北,冬天往南。
*陈生梨制作棉花糖
寻女路上思念常伴
19年转瞬即逝,丢失的女儿陈杨梅已经21岁,陈生梨也从28岁寻至47岁,青春全数耗在寻女路上。陈生梨清晰记得,2007年他第一次去北京,后来又到天津、河北、陕西、江苏、上海……一路走来,不知不觉就走到现在。他回想起无数个孤身在路上的日日夜夜,内心泛起无尽的凄凉与痛苦。陈生梨称,他晚上睡在车里,夜深人静时仰望夜空,一想到女儿就泪流满面。“我就算是把自己的命搭上,也不会放弃寻找我的女儿!”
*寻女路上的陈生梨
寻找不止终迎曙光
寻女路上,陈生梨还成为一名寻亲志愿者。他带着众多寻子信息到全国各地,帮助大家宣传、扩散,此外他还组织、参与公益活动,成为公益机构捐助山区孩子的桥梁。终于,命运被这位父亲的坚持和善良打动。2025年4月14日,陈生梨接到贵州、云南两地警方电话——女儿陈杨梅找到了!得知这个消息,陈生梨一家喜极而泣。原来,兜兜转转,女儿一直在当初丢失的地方。
*谈到女儿,陈生梨脸欣慰
苦尽甘来
2025年4月21日,陈生梨为迎接女儿杨梅回家,精心准备了团圆仪式。当天,同样有着寻亲经历的杨妞花也来到现场,为陈生梨一家送上团聚的祝福。现场,陈生梨终于亲生喂女儿吃上了棉花糖。杨梅笑着说:“爸爸的棉花糖很甜,我小时候也很喜欢吃棉花糖,我以后可以一直吃到爸爸亲手做的棉花糖啦!”这位用棉花糖的甜味对抗命运苦涩的父亲,终于等来了属于他的“梅”好时光。
*陈生梨亲手喂女儿吃棉花糖
爱心资助暖人心
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了解到,在寻女过程中,陈生梨一家七口租住在仅30平方米的房子里。他的爱人从事环卫工作,收入微薄。尽管生活如此艰难,陈生梨仍在竭尽全力抚养其他孩子。基金会被他的大爱深深打动,资助他们一家2万元,希望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温暖和帮助。4月28日,基金会将善款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全额汇入陈生梨指定账户。缘梦基金也将继续秉持公益初心,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家庭贡献力量。
*缘梦工作人员与陈生梨沟通捐赠事宜
缘梦寻人工作站成立于2015年,缘起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 下设“帮被拐孩子回家”“离散家庭团圆计划”“关爱烈士年长父母”“忠魂归故里”等公益项目,旨在帮助被拐孩子重回父母怀抱、失散家庭重获团圆、老兵与战友重逢、英烈家属找到墓碑祭奠亲人等。缘梦寻人工作站建立了多渠道、全维度寻人报名平台,携手公安部、民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等部委以及央视《等着我》栏目组已帮助超5万个家庭实现团圆梦,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和缘梦基金会一起关注、支持寻亲群体,帮助更多离散家庭团圆。